科技入田筑牢“擋風牆” “菜籃子”產品有量更有質


“菜籃子”連著城鄉兩頭,關系民生。當前,“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蔬菜水果供給充裕、品種豐富,科技入田背景下的農業新質生產力變成了“三農”發展的最大增量。
盛夏時節,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14萬余畝辣椒長勢正旺,連片椒苗郁郁蔥蔥,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田間地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蓬勃生長的椒苗,不僅壯大著當地的辣椒產業,更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
“這個階段正是辣椒炭疽病、褐斑病高發期,得用殺菌劑進行防治,另外還可以用氨基酸、腐植酸的葉面肥進行噴施。”在內黃縣繁陽街道朱小旺村的辣椒種植區,農業農村局特聘技術員劉志合為椒農們詳細講解著辣椒開花、坐果關鍵期的注意事項和管理要點。
辣椒是內黃縣秋作物種植的主要品種,也是當地農民群眾增加收入的有力支撐。針對近期高溫天氣對辣椒生長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地組織縣、鄉、村農業技術員、科技特派員和特聘農技員,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指導,為全縣14萬畝辣椒筑起一道科技“擋風牆”。
“老產業”轉型升級,還需科技“推一把”。今年夏天的高溫天氣一度讓種了7畝辣椒的農戶朱艷美心急如焚。“辣椒葉因為高溫影響出現發黃、脫落,甚至出現植株發黑的情況。”朱艷美說,農技人員了解到情況后,迅速趕到田間,通過全程手把手指導用藥,現在辣椒長勢良好,產量和質量有保障,心裡踏實多了。
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麥爾丹·木蓋提在前不久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全年糧食生產基礎較好,“菜籃子”產品供給充足,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農業科技裝備條件持續改善,農民收入、農業投資和農村消費保持增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總的看,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
近年來,我國蔬菜產業快速發展,總產量和人均佔有量多年來位列世界第一。其中,農業科技是繞不開的決定因素。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2%,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如何讓“菜籃子”更豐富、質量更有保障?《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設施蔬菜產量佔蔬菜總產量比重提高到40%。
當前,夏季高溫、暴雨、台風等極端天氣頻發,給設施蔬菜生產帶來嚴峻挑戰。為科學應對災害性天氣,切實落實防災減災技術措施,促進蔬菜穩產保供,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已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研究提出2025年夏季蔬菜防災減災技術指導意見。
業內專家表示,要做好強化災前預警與防范措施、強化災后田間管理與生產恢復等工作,從壓實屬地責任、穩定生產供給、促進產銷對接、抓好信息監測等方面採取若干措施,確保老百姓“菜籃子”拎得穩、拎得舒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