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樂園為何扎堆上海


近日,主題樂園成了上海最火的“打卡地”——樂高樂園入口處排起長隊,迪士尼城堡前人潮如織,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虎鯨造浪節歡呼聲陣陣,耀雪冰雪世界裡的人們體驗著夏日雪趣。
主題樂園是文旅產業的核心載體,而上海匯聚了國內外各類主題樂園。近年來,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持續擴建項目,樂高樂園全新亮相,哈利 波特、小豬佩奇等國際IP相繼落子﹔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歡樂谷、耀雪冰雪世界等本土品牌亦加速升級。這些主題樂園多點開花又各具特色,形成多元業態共生的“樂園產業矩陣”,展現出上海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與全球吸引力。
“上海已成為主題樂園投資熱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鄭世卿認為,未來五年到十年,上海有望成為“世界主題樂園之都”。
為何這些樂園運營商不約而同布局上海?樂園產業又將對上海產業圖景產生哪些深遠影響?近日,記者深入多家主題樂園,解碼“樂園熱”的內在商業邏輯。
破解同質化難題
目前,旅游消費場景季節性依賴強、體驗單一、配套不足等問題,是行業發展的“攔路虎”,而同質化則是其中尤為突出的痛點。近年來,不少主題樂園陷入設施雷同、模式相似的怪圈,導致游客審美疲勞、客流難以為繼。深究根源,正是缺乏對自身特色的挖掘和對客群需求的精准回應。
在上海,主題樂園走出了差異化發展之路。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國際品牌、本土企業通過主題切割、客群細分、體驗創新等方式營造新型消費場景,讓每個樂園都擁有獨特的“記憶點”。
主題定位精准,是實現差異化的前提。上海的主題樂園以獨特的核心主題錨定賽道,從根源上規避同質化。上海迪士尼樂園以“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為設計核心,開園以來持續發展,新增了“迪士尼·皮克斯玩具總動員”“瘋狂動物城”等主題園區,打造了一個適合全年齡段人群游玩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上海樂高樂園則聚焦“積木創意+中國元素”,以“悟空小俠”主題區、江南水鄉積木場景為特色,深耕親子互動賽道。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錨定“海洋”主題,從極地動物展示到深海科普,再到“海洋+非遺”“海洋+國潮”“海洋+IP”的演藝創新,形成海洋文化專屬標簽﹔耀雪冰雪世界以“都市冰雪度假綜合體”為定位,憑借近1200米專業雪道、近20項娛雪項目、室內外水世界聯動,填補長三角“四季冰雪”空白﹔歡樂谷則以“刺激體驗+年輕社交”為方向,通過過山車、國潮電音等項目強化青年客群標簽。
客群細分化,是跳出“千人一面”窠臼的“踏板”。在精准主題之下,各樂園通過分層體驗設計對接不同需求。例如,樂高樂園的“動手搭建”場景裡,親子家庭在積木協作中深化互動,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創意作品﹔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以虎鯨潑水、白鯨互動、深海科普課堂、奧特曼狂歡等滿足學齡段群體探索欲,形成親子客群的精准覆蓋﹔而耀雪冰雪世界通過專業雪道和多樣化的雪世界營銷活動吸引年輕群體和滑雪客群,同時以娛雪項目和室內外雙層水上樂園承接家庭客群。
“上海主題樂園的密集布局反而形成互補,關鍵在於每個項目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向記者表示,這種互補性不僅體現在樂園自身的差異化定位上,更延伸至周邊產業,形成“樂園+”的生態圈。
例如,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已構建“樂園+酒店+商業”成熟集群:現有兩座主題酒店與樂園形成住宿閉環,第三座主題酒店也於今年年初完成主體結構建設,未來將強化互補。而迪士尼小鎮更是匯聚特色餐飲、購物、戶外休閑及娛樂演出,形成一體化聯動消費場景。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副總經理姜陸對記者表示:“我們圍繞‘海洋IP+國際IP’打造生態矩陣,涵蓋商、餐、娛、展、演、酒店六大業態,配套的海洋度假、奧特曼等三座主題酒店能夠滿足不同客群,與樂園體驗形成聯動。”
市場熱度印証了這種差異化布局的成效。樂高樂園正式開園1小時,客流就達7500人。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副總經理汪輝對記者說:“開業不到一年我們已接待超90萬人次,國際游客數量激增,預計暑期再迎50萬客流。”姜陸亦表示,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客源中不僅有長三角親子家庭客群,今年入境游客同比增長約146%,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的客群顯著增加。
根據同程旅行數據,暑期以來,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穩居熱門搜索榜首,近30天搜索熱度環比上漲33.2%﹔新開園的樂高樂園近30天搜索量上漲超55%﹔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歡樂谷等本土品牌樂園亦人氣火爆,游客滿意度均高於行業整體水平。
“綜合來看,上海主題樂園在客流量規模上已躋身世界前列,運營品質處於國內第一梯隊,成為上海旅游業持續高增長的重要引擎。”同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徐子莫向記者表示。
這種“各有專攻”的布局還在持續擴容。僅今年以來,多個國際IP項目宣布落滬:錦江國際集團與華納兄弟共同開發的華納兄弟(上海)制片廠之旅——“哈利·波特”的誕生將於2027年開業,崇明長興島將迎來亞洲首個、全球最大的小豬佩奇戶外主題樂園。屆時,上海的主題樂園矩陣將進一步織密。
“多元矩陣展現出上海文旅的活力,這種活力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動能。”林煥杰算了一筆賬,上海主題樂園每1元消費能帶動周邊12元至15元的經濟增量,從交通、住宿到餐飲零售,形成消費生態圈。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勞幗齡補充稱:“上海主題樂園呈現出‘國際品牌本土化+本土品牌國際化’雙向融合的特點,這不僅推動外資、國企、民企共同參與開發,更帶動遠郊區域從傳統工業向文旅消費轉型。”
多維動因引樂園“入滬生根”
主題樂園扎堆上海,並非偶然。獨特的綜合優勢,促使上海成為國內外主題樂園品牌眼中的“黃金選址地”。從市場潛力到政策支撐,從交通區位到營商環境,多維度優勢共同構成了強大的“樂園引力”。
超大規模的市場腹地,是吸引樂園的“核心磁石”。“上海的核心吸引力遠不止本地市民構成的消費市場,更在於其背后以長三角為腹地的超大規模客群支撐。”鄭世卿說。
普華永道中國咨詢服務合伙人陸遙向記者分析稱,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交通基礎設施已經實現了高效的互聯互通,上海2小時交通圈覆蓋超1億人口,這一規模遠超過東京、首爾、阿布扎比等亞洲都市的一級輻射人口,為主題樂園提供了穩定且多元的客群。
前瞻的土地規劃與高效的營商環境,同樣是核心“護航”力量。“有影響力的主題樂園一般佔地面積較大,比如上海樂高樂園佔地31.8萬平方米,這樣規模的土地,在亞洲任何一個主要都市都是十分稀缺的。”陸遙表示,上海不僅能提前規劃土地資源,更能通過高效的審批流程、精准的政策配套推動項目落地,這種“規劃先行+服務高效”的模式,正是國際品牌青睞上海的重要原因。
精准的政策支持,貫穿樂園項目全生命周期,為其排憂解難。勞幗齡認為,“政策紅利+市場引力+生態聚力”共同驅動樂園發展。從稅收優惠到土地規劃,從重大項目專項護航到全周期服務體系,上海為樂園提供了“投資便利化、運營高效化、收益最大化”的土壤。
這種政策優勢既體現在宏觀規劃上,更滲透在項目落地的每個細節中。例如,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為配合開園,樂高樂園周邊多條道路全新修建,前往蓮花路、鬆江等地的公交線路已全面覆蓋,高鐵也新增了班次,游客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姜陸亦告訴記者,臨港自貿區的政策紅利是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選址的重要考量。“近年來政府及各大平台持續發放消費券,我們作為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積極參與其中,旅游、餐飲、酒店等領域的消費刺激政策,為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帶來了更多客流與消費增量。”姜陸說。
更重要的是,政策紅利仍在持續釋放。例如,今年5月份發布的《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支持引入國際一流樂園IP,推動存量主題樂園優化升級,打造世界級主題樂園矩陣。以頭部樂園IP為引領,深入挖掘“樂園+”消費潛力。這為上海主題樂園產業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現有樂園的成功運營為樂園項目提供了差異化運營的經驗樣本。林煥杰向記者分析稱,上海迪士尼等主題樂園運營已進入成熟期,驗証了市場潛力,更積累了IP本土化、跨區域客群運營等寶貴經驗,讓后續主題樂園品牌看到了落地上海的可行性與回報潛力,進一步強化了產業“磁吸效應”。
多維度優勢的疊加,讓上海不僅成為主題樂園的聚集地,更成為文旅產業創新的試驗田。在這裡,國際品牌找到本土化表達的密碼,本土項目則加速國際化,上海主題樂園的“引力場”效應有望持續放大。
向“全球文旅創新高地”邁進
上海主題樂園的持續領跑,並非終點而是新起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樂園聚集地”向“全球文旅創新高地”進階,需在文化深挖、產業協同、創新融合、服務升級等多層面持續發力,讓先發優勢轉化為長久競爭力。
文化是主題樂園的靈魂,本土IP的挖掘與轉化是突破點。當前上海雖匯聚了迪士尼、樂高等國際IP,但其自身文化富礦仍有待進一步開發。
鄭世卿向記者表示:“從海派弄堂記憶到盤古開天、精衛填海等神話傳說,這些帶有東方神韻的內容,完全能成為連接世界的文化媒介。”未來,國際品牌可更深入地植入江南水鄉、石庫門等地域符號,本土樂園則可將哪吒等中國文化IP轉化為沉浸式體驗,讓文化成為打動人心的核心動能。
為了讓這份動能轉化為經濟效益,既需要產業深化協同,也需要企業與區域特色產業形成合力。當前,主題樂園的競爭不僅比拼單個項目,更考驗全產業鏈與區域資源的整合能力。鄭世卿認為,上海要努力成為“世界主題樂園的鏈主城市”,而這需要“鏈主”企業合縱連橫,構建消費新生態。徐子莫亦認為,未來主題樂園應圍繞“科技—文化—生態”三位一體的價值網絡,實現從娛樂供應商到城市文化地標、從消費空間到價值共同體的質變。這種進化不僅需要單點技術創新,更依賴跨界資源的系統整合。
在這方面,多家樂園正進一步布局。汪輝向記者表示,耀雪冰雪世界正打造開放生態系統,服務產業鏈上下游,像孵化器一樣吸引雪具店、滑雪學校共同參與。姜陸則透露,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將與上海野生動物園、中國航海博物館等合作,推出聯票政策,推動游客從“游玩一日”到“沉浸多日”轉化,形成協同發展的樂園產業集聚態勢。
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總經理陳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樂園已帶動周邊農業、酒店業等協同發展。陳潔說:“我們希望以自身力量,整合金山本地文旅上下游產業,推動整個金山文旅產業發展,未來與眾多同行一起,把上海的文旅市場更好地做大做強。”
不容忽視的是,國際化服務水平的升級,是打造全球目的地的重要支撐。“在支付便利化、離境退稅與‘即買即退’便利化等方面,我們依然有大量政策創新空間。”陸遙向記者分析稱,城市配套的完善同樣關鍵,這不僅需要大型交通樞紐設施的建設和有效運營,更需要地鐵、公交、慢行系統等其他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合,從而為國內外游客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從本土IP的破圈到產業鏈的協同,從創新融合到國際化服務的升級,上海主題樂園的下一站,是成為“全球文旅創新的標杆”。當每個樂園都既是文化載體,又是產業節點﹔既是快樂源泉,又是創新試驗田,這座城市的“樂園故事”,將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