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區 精准落子點“數”成金


2025年,是福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十周年的重要節點。近日,記者深入福州新區(長樂區),解碼其點“數”成金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立足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永久會址優勢,福州新區(長樂區)精准落子,聚力建設“東南數字產業高地”。福建大數據交易所、福建省超算中心夯實數字新基建底座﹔全省最大規模算力在此集聚,數字經濟規模突破750億元……數字產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精彩蛻變,一幅依托數字動能驅動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徐徐展開。
數字突圍尋覓新機
“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在新區規劃展示館,這一高瞻遠矚的判斷高懸於最顯眼處。
不遠處的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內,一份2000年的《福建日報》原件同樣引人矚目——“福建省提出‘數字福建’戰略,強調‘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字跡清晰如昨。
不同的時間節點,相同的高瞻遠矚。
“2015年獲批成立的福州新區,正是‘3820’工程和‘數字福建’兩大戰略空間布局的核心承載區。”福州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歷屆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將新區命運與“數字福建”建設、“數字中國”建設的時代使命緊密捆綁。
產業要發展,政策需先行。福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福州也陸續出台《“數字福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數字經濟產業基金,持續夯實“數字新基建”底座。
成立於2015年的福建省數字福建雲計算運營有限公司,是新區發展的親歷者。走進其數據中心,指示燈如數字脈搏閃爍不息。“我們是福建唯一擁有國家新型數據中心、綠色數據中心雙認証的雲服務商。”該公司市場銷售部部長王清江自豪地說,公司以綠色安全可靠的算力底座為根基,通過垂直場景賦能與橫向要素整合,已成為福建數字經濟產業鏈核心樞紐。
這份自豪感,同樣洋溢在鄰近的中國聯通福州智·雲數據中心內。福州聯通網絡運營事業部經理陳鋒憶及5月獲批“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時,仍難掩激動:“這標志著福建從‘對台樞紐’向‘亞太通信門戶’的躍升!”
隨著更多“重量級”數字新基建企業入駐,福州新區已構筑起覆蓋“天上三朵雲”(數字福建政務雲、商務雲和福州政務雲)、貫通“地上兩條路”(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海峽光纜一號)、筑牢“中間兩中心”(省超算中心、省智算中心)的堅實“數字底座”。
新舊動能有序接續
2024年,福州新區(長樂區)規模以上紡織產業總產值超1600億元,在該區規上工業總產值中佔比63%,是當之無愧的“頂梁柱”。
“守住傳統優勢產業,既是社會平穩發展的需要,更是高質量發展題中之義。”福州新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福州新區積極引導紡織企業全面接入工業互聯網,不僅實現新舊動能有序接續,更形成了強大發展合力。
“今年我們自主研發的儲冷技術,能在電力需求低谷或電價低廉時收集並儲存冷能,在需求高峰或電價高昂時釋放,極大削減高峰時段的能耗與成本。”來自福州新區(長樂區)的紡織企業永榮控股集團技術研發副總經理付重先指著智能化生產線自豪地說,不僅如此,錦綸首台數字化智能AI檢測設備落地、紡織品消費后再生全流程技術打通等創新成果,正成為福州新區企業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
走進永榮控股集團尼龍生產線,隻見機器人將一根根錦綸絲線卷繞,形成絲餅后落桶,自動傳送到下一生產線,機器人自動抓取、拆分,進行套袋、碼垛,最后再由小車將包裝好的產品運送至自動化倉庫。
永榮控股集團黨委書記、監事長陳飛介紹,永榮是一家在福州新區成長壯大的企業,早在2011年便踏上轉型升級之路,是業內首批跨入工業4.0的企業。
為更好推進“智改數轉”,福州新區還扶持了許多“數字賦能企業”,其中就包括福建東南西北科技集團。走進該公司的生產車間,一場“科技巡檢秀”正在上演:隻見高清攝像頭如敏銳的“電子眼”,在布料前來回移動快速掃描,該公司自主研發的AI缺陷檢測系統化身“數字質檢員”,一旦發現“問題”,立刻亮燈警示。
東南西北科技集團董事長秘書林嘯介紹,全球70%的蕾絲產自中國,而中國70%的蕾絲產自福州新區。蕾絲花邊企業以中小型為主,普遍面臨交易效率低、設計體量小、用工成本高等痛點。為此公司專門研發“輔布司”平台,借助AI、大數據等提高行業研發、生產、銷售效率。目前該平台已接入1200余台織機,建立覆蓋訂單匹配、生產排程、物流追蹤的全鏈條數字化系統,每年實現25億元規模的蕾絲產能智能調度。
不只是輔布司,截至目前,福建(長樂)紡織工業互聯網平台已接入652家長樂紡織企業,連接設備10163台,擁有15大應用場景,有超過80個典型應用案例解析,涵蓋化纖、紡紗、織造、染整等多個紡織細分行業。
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產業一直是福州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不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是兩手抓、兩手硬。”福州新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福州新區堅定數實融合,竭力打造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新型顯示、糧儲食品、醫藥健康、文旅六大主導產業。
在福州恆美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球單體工廠規模最大的超寬幅偏光片生產基地內,2條全球最先進的2610毫米寬幅超清偏光片生產線正全速生產。
一直以來,昊盛科技集團專注於高耐久性偏光片的創新研發,產品壽命較常規提升60%以上,並突破超薄偏光片制造工藝,實現微米級厚度的嚴格量產。目前該公司產品已被全球一線液晶面板生產企業使用。
依托福州恆美光電偏光片、福州新美涂布材料、福米科技福美顯材貼合……應用型終端產業生態集群呼之欲出。
同樣的“科技脈搏”在生物醫藥領域跳動。在海西新藥新區基地制劑車間內,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開展生產。“這是全球領先的格拉特濕法制粒系統,這是全球領先的格拉特高效包衣機,這是全球領先的菲特壓片機……”海西新藥生產負責人林舒丹介紹,公司均採用全球或國內最先進智能化生產設備,口服固體制劑(OSD)藥片及膠囊生產線預計年產能達20億片(劑)。以海西新藥為引領,生物醫藥產業正成為福州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
不僅新興產業集群“百花齊放”,應用場景更是多點開花。在交通領域,福州新區(長樂區)啟動數字車城建設,率先成為福建省規模化智能網聯道路建成區、自動駕駛場景落地示范區﹔在醫療健康領域,推動“AI+基因檢測”“AI+醫療”等系統落地﹔在教育領域,網龍網絡公司以AI賦能,推動全球教育領域變革。
從“一條生產線”到“一條龍產業”,從“一個點”到“一條鏈”,新興產業在福州新區(長樂區)千帆競發。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劃的關鍵節點,福州新區(長樂區)正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算力—模型—應用—生態”的數字經濟產業全鏈條體系逐步成型﹔“百家工廠煥新計劃”穩步推進,30多億元專項資金將為冶金、機械制造等千行百業插上“數智翅膀”。(記者 薛志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